189-8377-2766
助聽器容易掉落是常見問題,可能由耳道結構、佩戴方式或助聽器類型不當導致。以下是分步驟解決方案,兼顧實用性與舒適度:
一、分析掉落原因
耳道適配性
耳道過直:傳統耳塞難以固定(尤其老年人耳道塌陷)。
油性耳道:耳垢分泌旺盛導致耳塞潤滑易滑落。
耳道形態特殊:如耳道口狹窄或彎曲,需定制耳模。
助聽器類型
耳背式(BTE):運動時易因掛鉤松動脫落。
耳內式(ITE/CIC):若耳道空間不足,可能因負壓吸力不足掉落。
行為因素
頻繁摘戴口罩、眼鏡時勾到助聽器。
劇烈運動(如跑步、打球)未使用防護配件。
二、物理固定方案
1. 更換防丟配件
防丟繩:一端夾在衣領,一端連接助聽器(適合耳背式)。
運動耳掛:硅膠材質包裹耳廓,增強摩擦力(如Phonak運動套裝)。
耳塞升級:
雙層傘狀耳塞:增加耳道接觸面積(如Open Dome Pro)。
記憶海綿耳塞:自動膨脹填充耳道(需每日更換)。
2. 定制耳模
軟硅膠耳模:根據耳道3D掃描定制,貼合度提升90%。
防滑紋設計:在耳模外側增加凹凸紋理,減少滑動。
通氣孔優化:平衡耳道壓力,避免因負壓脫落。
三、助聽器類型優化
場景類型優勢
日常使用耳內式(RIC)輕便隱蔽,利用耳廓自然固定
劇烈運動骨傳導助聽器繞過耳道,通過顱骨傳遞聲音
兒童/老人耳背式+防丟繩操作簡單,安全性高
四、佩戴技巧與日常維護
正確佩戴步驟
耳背式:先掛耳廓,再輕推耳塞至耳道*二彎。
耳內式:對準耳道口,緩慢旋轉塞入,直至完全密封。
驗證方法:輕拉耳垂,助聽器不應移動。
清潔與干燥
每日用酒精棉片擦拭外殼(避開麥克風口)。
每周使用電子干燥盒除濕(尤其油性耳道用戶)。
定期調校
體重變化>5kg或耳道手術需重新制模。
每半年到驗配中心檢測耳道形態(兒童每3個月)。
五、應急處理方案
臨時固定
用醫用膠布剪成“T”型,貼在耳背與助聽器之間。
頭發較長者可扎低馬尾,用發夾固定助聽器位置。
丟失查找
選擇帶藍牙定位功能的助聽器(如Signia Styletto Connect)。
在助聽器收納盒內放置NFC標簽,手機可追蹤Z后位置。
六、特殊場景防護
運動時:佩戴運動頭帶,減少頭部震動傳導。
睡眠時:取下助聽器放入防震盒,避免翻身壓壞。
洗澡/游泳:使用防水套(IP68級),但需干燥后再使用。
通過以上方法,助聽器脫落率可降低80%以上。若仍頻繁掉落,建議聯系驗配師進行耳道3D重建分析,排除病理因素(如耳道濕疹導致皮膚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