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377-2766
首先,家長可能會進入對診斷結論的懷疑和否定期。有些家長很震驚,有些可能根本不相信Z初的診斷。在他們意識到需要采取正確的行動之前,他們會不遺余力,包括時間,去拜訪各種專業機構和醫院,或者尋求所謂的治療補救措施。往往不愿意接受聽力專家給孩子的聽力訓練指導和言語康復訓練計劃。比如我不相信助聽器對提高孩子聽力很有好處,經常錯過給孩子佩戴合適的助聽器,進行言語康復的Z佳時機。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理性考慮自己的行為,有責任帶孩子去正規大醫院治療。聽力是可以通過一些針對性的治療來恢復或改善的,比如各種傳導性耳聾,有些感音神經性耳聾要在早期積極治療,恢復聽力或保留現有的殘余聽力。對于這些聾兒和通過治療仍不能恢復聽力的孩子,家長要認真聽取臨床醫生和聽力康復醫生的建議,進行有針對性的言語訓練計劃。
在二階段,父母可能會進入悲傷、抑郁或憤怒的時期。這個時候,父母無法否認現實,有的會變得悲傷,有的會對孩子的未來失去信心。你不一定每次看病都能和專業人士詳細交談,也不一定能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為專業人士提供各種聽力表現。不愿意讓朋友鄰居同事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嚴重的聽力障礙,不接受別人的善意幫助。比如我不喜歡帶孩子接觸周圍的環境,避免參與別人的談話,孩子出門少,我膽小害怕接觸陌生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很少給孩子提供正常的言語環境。在鼓勵孩子佩戴助聽器方面缺乏主動性。有些家長即使同意給孩子戴助聽器,也不主動給孩子戴,特別是孩子不配合或哭鬧反對時,不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就放棄了,聽之任之。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事對家人孩子或者工作人員生氣。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按照聽力專家的建議,及時、積極地為孩子佩戴助聽器,注意孩子言行的細微變化,給孩子提供合適的語言學習環境,經常不厭其煩地與孩子面對面交談,讓孩子多接觸周圍的自然環境,多交朋友, 與已經有撫養聾兒經驗的家長溝通,為孩子提供家庭和情感上的支持,與康復幼兒教師一起做好聽力/言語訓練計劃。 關注每一次復診,可以為聽力學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完整的聽力學信息,比如孩子一開始喜歡聽什么聲音,不喜歡聽什么聲音,經常能發出什么新的聲音或語音。
第三階段是父母的心理調整期。在此期間,家長已經逐漸被迫接受現實,學會忍受這種痛苦,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開始積極參與到孩子的聽力言語康復行動計劃中來。平時他們對所有關于耳聾的專業知識都非常關注和敏感,收集各種信息,每次隨訪都會問很多問題,希望從一兩次隨訪中了解孩子未來的一切。比如耳朵的結構,耳聾的原因,耳聾的分類,那些耳聾可以治療,診斷耳聾有哪些檢查,什么是聽力圖,什么是言語頻譜,聲音傳導,助聽器構造,使用,防護,聽力技巧,人工耳蝸等專業知識。
因此,在這個階段,家長不能指望在幾個月內成為撫養聾兒的專家。我們要經常參加家長的各種教育培訓,一步步接受這些陌生的新知識,和孩子一起成長。
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不同的生活背景,對聾兒的態度和需求也不同。然而,Z重要的是父母的責任感和對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