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377-2766
助聽器可以使幾乎所有聽力受損的人受益,特別是處于聽力、語言和智力發展階段的聽損兒童。如果能盡快佩戴合適的助聽器,進行聽力語言訓練,就能盡可能恢復聽力和言語功能,回歸主流社會。然而,缺乏語言和不能合作是聽損,兒童的共同特征,他們不能對助聽器進行主觀評估效果。因此,在聽損為兒童安裝助聽器比在聽損為成年患者安裝助聽器更困難,需要更長的時間。它需要聽損,兒童的耳科醫生、聽力學家、父母或老師的合作,并遵循安裝助聽器的程序,以便聽損的兒童能夠獲得好的助聽器效果。
1.聽力材料的準備
選擇助聽器重要的是掌握準確的聽力材料。
了解聽損,兒童聽損病的病因、病程、發病率及伴隨癥狀,并關注區域性聽損和遺傳性聽損傾向
進行耳科及相關系統的詳細檢查,重點是聽覺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系統檢查。其中行為測聽、言語測聽、聲導抗測試應列為必修項目,必要時還應進行聽覺腦干反應和學習能力測試。
選擇助聽器
原則上,需要雙耳助聽器的聽損兒童應該雙耳配套,既符合聽覺的生理要求,又符合聽覺的心理要求,使聽損兒童聽到的聲音更加自然、均衡、清晰。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一時半會兒很難做到,那就把助聽器戴在聽力動態范圍大的一側耳朵上。另外,如果雙耳平均聽力損失不超過60dB,則應佩戴在聽力損失較重的一側;如果雙耳聽力損失超過60dB,應戴在聽力損失輕、聽力曲線平坦的一側。
選擇了助聽器的功率和頻率響應范圍,介紹了助聽器的類型和優缺點。根據我們的經驗,傳統的耳后助聽器更適合聽損的兒童,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選擇數字編程助聽器或定制的耳內助聽器。
預調助聽器調整助聽器的音量、音調、大輸出和自動增益,使其在理論上處于佳狀態。
3.定制耳模
除了固定助聽器,防止聲反饋,佩戴舒適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助聽器的聲學特性,影響助聽器的聲音輸出效果,使其更適合佩戴者。佩戴箱式和耳后式助聽器時,應定制合適的耳模。
4.助聽器適應性訓練
戴上助聽器后,聽損兒童需要接受一段時間的適應性訓練,才能對聲音有所了解。適應訓練的成功與否是決定助聽器驗配周期長短的重要環節。這一階段的培訓內容應在聽力學家的指導下,在家長或老師的密切配合下完成。
在訓練期間,要仔細觀察聽損,兒童佩戴助聽器的反應,尤其是不適反應。一般來說,經過2 ~ 3個月的嚴格訓練,聽損兒童可以適應佩戴助聽器,熟悉不同頻率的純音和啁啾聲,辨別聲音是否存在,并做出行為反應,從而評價聽損兒童助聽器效果。
5.助聽器效果評估,明確助聽器處方
聽力學家評估了助聽器的數量效果,測試了聽損兒童在250赫茲到4千赫茲每八度的聽力閾值,并準確調整了助聽器的音量和音調,使聽損兒童佩戴助聽器后的聽力閾值在正常的“香蕉圖”范圍內,聽力損失得到了好的補償。此外,有必要根據聽損,兒童聽力的動態范圍調整助聽器的自動增益和聲音輸出控制,以保護兒童的剩余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