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377-2766
一、兒童助聽器驗配
助聽器驗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聽力測試的準確性和對聽力測試結果的正確分析。兒童行為聽的聽閾往往高于實際聽閾,尤其是一次接受純音聽的兒童。
目前各種客觀的測聽方法都有局限性,不能單獨使用任何一種方法作為助聽器驗配的依據。正確的選擇是綜合分析各種測聽的結果。
需要強調的是,行為測聽的結果對于助聽器驗配尤為重要。
根據聽力測試結果,選擇助聽器的增益、輸出和輸出限值是常用的擬合方法。但由于兒童外耳道容積和中耳系統阻抗與成人有很大差異,在確定目標增益時,不僅要考慮擬合公式的選擇,還要對外耳道共振峰曲線進行測試和校正。
真耳耦合腔差(RECD)的測量和應用不僅考慮了兒童聽覺器官的特點,而且校正了耳模和內耳殼對聲壓物理量的影響。雖然比較復雜,但是對于擬合的精度是必須的,值得推廣。
二、兒童助聽器的效果評價
一次戴助聽器的孩子大多很難像成年人一樣與鉗工配合,也無法準確描述戴上助聽器后的感受。因此,兒童助聽器效果評估需要很多方法和測試才能準確。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行為觀察法、量化評估法、凌氏六音法、言語測試法、功能評估法、干預增益法等,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配合程度自由組合。
無論選擇哪種方法,先分別評估雙耳,再同時評估雙耳。有的孩子會出現雙耳助聽器和單耳助聽器效果不一致的現象,要根據主訴進行調整,直到滿意為止。
助聽器的聽力補償效果不僅取決于助聽器閾值,還取決于助聽器后的不適感閾值。對于每個佩戴助聽器的兒童,在測量助聽器閾值的同時,應常規測量不適閾值。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助聽器效果的評價方法都需要在不同的聲音環境下進行,才有實際意義。
尤其是數字助聽器,只有在嘈雜的環境中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
因此,在評估時,兒童至少應該在不同的模擬噪聲環境中聽測試聲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佩戴者應該親自體驗助聽器在各種環境中使用后的感覺。
三、兒童助聽器試戴和適應性訓練
在對助聽器的效果進行初步評估后,兒童應該在成人的陪同下試穿。試戴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行為是否異常,耳模是否損傷軟組織,助聽器是否有反饋嘯叫,孩子對不同的聲音是否有反應。
在佩戴初期,吉平所有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對助聽器感到不適,反應強烈的會拒絕佩戴。
此時,不應該采取強制措施,他們應該試圖將注意力從助聽器上轉移或減小音量,直到助聽器關閉。
在聽力練習中,應該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中聽節奏明亮但節奏柔和的聲音,以提高自己的聽力興趣。
防止聽覺疲勞,開始練習時聲音要從小到大,佩戴時間要由短到長,聲音環境要由簡單到復雜。
在進行適應性訓練時,兒童還應練習聽力,區分聽力測試和助聽器效果評估中使用的聲音信號,為復試和評估做準備。